2010年6月2日星期三

化稻谷魂魄为文字的精灵

#田思

何乃健从初中时代就开始写稿,大学时期读的是理科,后又以水稻专家的身份为我国稻农及全人类服务。他自小的志愿是写十本书,实际上他的著述早已超过这个数量,可谓著作等身。乃健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文采斐然,写作态度严谨,以一颗善良谦和的心和读者分享其人生经验与生命感悟。在大马文坛上,何乃健肯定是一位颇有建树的作家,影响深远,历年出版的著作都很受欢迎,有的还经过再版。现在乃健打算出版他的诗文总集,我想原因不外有二:一是乃健创作认真,对每一部心血结晶都很珍惜,出版诗文总集有给自己的文学生涯留下纪念的意义,也让喜欢乃健作品的读者得窥全貌;二是乃健的生涯规划,退休之前早已为家庭及儿女教育尽了应尽的责任,作好妥善的安排,行有余力,可以重新整理过去所有写过的东西,让生命回荡绵绵的回音,而且继续造福社会。

迄今为止,何乃健共出版过七本散文集和四本诗集。在马华文坛,何乃健是以优秀散文家与优秀诗人著称。我们就依据他历年的诗文作品,归纳出他主要的文学思想内涵。

一、以平凡的稻草自许

何乃健是国际知名的水稻专家,从青年时代就在吉打的农村帮助稻农从事改良水稻的工作。已故诗人游川曾戏称他“吉打每一头水牛都认识的诗人”。由于长期在乡野田间工作,何乃健对大自然有着深挚的热爱。他经常以稻草自许,虽然平凡而卑微,但始终对人类默默奉献。他的诗文中经常流露着平淡是福、无为而有为的人生哲理,崇尚利他主义与大我精神。例如:

我现在真正明了平淡是福,因为我已深深了解到:让生命变成一株嵌阳光于金穗的水稻,远胜于让短暂的青春消逝之后,只会披着皤然白发,终日摇头嗟叹的茅草!——〈平淡是福〉

许多农民由于不了解生态平衡的原理,滥用杀草剂来灭除田垄的杂草,结果造成虫害的天敌,如捕食性的蜘蛛与寄生蜂数目锐减,失去了生物防治的控制作用,虫害的大爆发于是频频发生。农民眼中无用的杂草,其实在抑制虫害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何乃健这种以稻草自许的心态,正是甘于平淡而又不忘造福人类的利他主义所使然。这种思想在他的〈稻草〉一诗中表现得最明确:“很多年前我已知晓/自己只是田里的稻草/静默里为结穗而弓背/无声中为下季丰收而燃烧”。而何乃健最喜欢与年轻人分享的一则佛教故事是〈沾湿翅膀灭火的鸟儿〉。故事中那只为了拯救林火的小鸟,奋不顾身地以自己的羽翅沾着河水浇在火焰上,最后精疲力竭而死,与稻草的自我牺牲一样伟大。

其实稻草精神并非局限于平凡而木讷,何乃健以生花的妙笔,让稻谷的魂魄化为文字的精灵,写出许多隽永而有益世道人心的美文,也启发了许多有志于文学的年轻读者,为“下季丰收”甘作滋养的沃土。

二、以佛教的慈悲为怀

何乃健喜欢佛教,诗文中常带着佛禅的哲理。但他并不是凭空说教,而是把佛理和文章内容融为一体,在不露痕迹之中传达佛陀的慈悲思想和自己的感悟。

当你毅然把我执抛弃,像水滴毅然坚持自我的表面张力;当你以慈怀去包容比尘埃还卑微的草履虫与鞭毛水藻,像荷塘以同体大悲的心胸,去容纳所有的水族,并赋予它们繁衍的生机;当你体悟到生命最高的境界,是下化众生,上证菩提,那么,你就是莲叶上的小池塘,与莲叶下的大池塘一样,涵容着无尽的法喜!——〈露珠与荷叶〉

你看,能够把佛理说得像“莲叶下唼喋的游鱼,对莲叶上的露珠细语”,那么自然,那么有美感和亲和力,这就是何乃健散文的一贯特色。

何乃健出生于泰国曼谷,幼年时曾因逃避战乱,差点被炸弹的碎片射死(见〈曼哈顿烽火〉)。这种与死神擦身而过的惊险经历,使他对生命的无常有深刻的体悟,终其一生都抱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尊重生命,宣扬惜福惜缘,同时强烈反对战争杀伐,特别厌恶穷兵黩武、祸国殃民的极权主义者与贪污枉法、敲刮人民的贪官污吏。他从佛教的慈悲与圆融中找到尘世心灵的真正寄托,愿意穷一生的精力,孜孜不倦地涉猎与推广佛教如沐春风的法雨。

不管天阴或者天晴,绿草只有一个企图:将绿茎四面伸张,遍布沃土或瘠土,从不因为无常而止步。——〈不为无常而止步〉

——这是从无常中领悟出来的积极人生态度。

不懂得惜福感恩,贪得无厌,恶因重迭将衍生出恶果。让贪欲覆的心灵永远不快乐,像冈比亚河口被海水淹没的水田,绝对长不出丰盈的稻子来的!——〈海水淹没的稻田〉

——这是警惕人性贪婪所敲响的晨钟暮鼓!

人类在地球上的劣行却愈来愈令人发指。柬埔寨的大屠杀,使到埋尸的地方太肥沃,连果园里的树木都枯死。波斯尼亚的宗教冲突,一夜之间令整个安宁的村庄,化为鬼哭神号的乱葬岗……——〈白礼拜堂的凶杀案〉

——这是对极权主义者义正词严的控诉。

每次来到千疮百孔的国度,冷眼旁观移民厅与关税人员对游客百般刁难,作威作福,我就会不期然的想起徘徊于荒郊的野狗。这些饿慌了的野兽,以为所有路过的行人,都不怀好意,要从它们盘踞的垃圾堆里,捡拾倒倾其间的骨头,面目露凶光,狂吠不休。——〈不设栅门的花园〉

——这是对贪官污吏“残民以自肥”丑行的形象化描述,其愤慨跃然纸上。

就在这一刻,地球上某些有阳光,或者没有阳光的角落,枪声、炮声、轰炸声,可能就像我们周围的鞭炮声那么震耳。那里的孩子们,走入她们梦里的,不是随着鼓声到来采青的瑞狮,而是炮口还在冒烟的坦克,睡在她们身畔的不是玩具狗熊、米老鼠、唐老鸭、鱼形抱枕,而是难民营里受伤的亲人。——〈除夕夜的信〉

——这是何乃健在许多年前一个除夕夜写给女儿的信,充分流露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希望女儿在享受幸福安宁生活的同时,能对不幸者存有同情恻隐之心,这正是佛教慈悲思想的启示。

何乃健不但在观念上深受佛教慈悲心的浸濡,而且在生活中也身体力行。他宅心忠厚,经常济人之困,这是朋友们都深知的。他对后辈的爱护与提携,从不求回报。这是马华文学界许多年轻人特别尊敬乃健的原因。

三、以中华文化为孺慕对象

何乃健毕业于国内大学的农科,他长期以来的工作语文是英文和马来文,但他却对中华文化一往情深,在文学与思想上始终贯注着一种孺慕之情。由于“爱之深,责之切”,他特别提醒人们在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时,要去芜存菁,吸收优质的一面,批判与淘汰落后腐朽的一面。这正是何乃健扎根传统而又能与时并进的思维写照。

〈橘颂〉这首楚辞,歌颂橘树“苏世独立,受命不迁,横而不流,深固难徙”的品质,象征了屈原坚守原则,不轻易受诱惑而随波逐流的品格。粽子里如果没有裹入这种象征中华文化神髓的内函,那么,端午节吃粽子与赛龙舟的意义全失。——〈将楚辞裹入粽子里〉

海水到处有华人,因为我们的民族深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异域落地生根,这些书中的智慧,能让你活得更充实,并且焕发出不亢不卑的精神。——〈想起默默的华工〉

儒家思想讲求中庸之道与“至诚无物”,讲求入世济世;注重达已立人,兼善天下,民胞物与,怜贫恤寡,关怀弱势与不幸者;也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择善固执。这些都是在何乃健的诗文中不时流露的情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何乃健除了心仪儒家的淑世思想之外,他对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与庄子的“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也以现代环境的例子来加以应证思考(见〈小美人鱼的眼神〉与〈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中华文化的潜移默化,滋养了何乃健这支文坛健笔,而他也以此自豪、自重,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后记〉中说:“如果有来世,我愿意做一支平凡的稻草;如果再活一次,我仍然会坚持,在中华文化的沃壤中把根扎牢!”

四、以生态环保为己任

何乃健是马华环保文学的重要提倡者,他所创作的环保散文,大部分收录在《稻花香里说丰年》、《逆风的向阳花》(与秦林合著)以及《禅在蝉声里》这三本著作,后来又辑录为《含泪为大地抚伤》一书(与田思合著)。我在合集的一篇论述〈环保意识的三大支柱〉中,分析了何乃健环保散文的三个主要基础,那就是科学认知、宗教情怀与人文精神。其实这三种精神也普遍存在于何乃健的其他散文中。

水田像一块海绵,能够承受与吸纳高度的降雨量。如果为了发展,把一片稻田转换成铺上了柏油、洋灰的屋地,除非排水系统的容积与疏洪的能力,能够提高五十倍,否则,泛滥将成为发展区挥之不去的梦魇。——〈水田像海绵〉

——这是以科学认知推算申论出来的环保文章。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于纺丝结网的蜘蛛,那就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意念,可惜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无明与我执,像毫无节制的施放农药,把这些善念灭绝,结果恶念如虫害,猖獗地滋生,把心灵变成满目疮痍的田野!——〈心中的蛛网〉

——这是以宗教情操来设譬讽喻的劝世箴言。

西方文化重视自由、民主、法治的思想,是推动社会繁荣发展的积极力量,就像化学肥料是补充养份于消耗和损失后的主要供给者,没有化肥就无法达到高水平的稻产。然而如果全盘西化,过度的强调物质文明,任由功利主义的思想滋长,那么人类的心灵将日益冷漠、僵化,就像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之后的农地,土质板结硬化。——〈施肥与文化〉

——这是揭示急功好利的弊病,试图以人文精神来节制人类过度崇尚物欲的追求,维护生态环境,也维护心灵的福田。

以下这段话,是我对何乃健环保散文的概括总结:

作为一位农业科学家,何乃健以他长期在稻田阡陌间从事研究与观察的经验,以他对乡土与自然的热爱,写出了许多优美清丽的散文。他深受传统文化“民胞物与”精神和佛道思想的熏陶,加上精湛的学养,字里行间流露出温文尔雅的气质;以他一贯恬静自适、舒徐自然的的文风,在马华文坛建立了个人的独特风格。何乃健散文中有关环保题材的篇章,都透露出科学家的精细观察、诗人的敏锐感觉与社会学家的忧患意识。他不特别标榜环保,而环保意识自然流露。他这一系列的散文,确让我们看到科学与文学共舞的丰姿。

五、从心灵美到文字美

何乃健的文学作品,一向来都注重心灵的美善、幽美的意境和对生命的希望,这点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尤其突出。他在十二岁时写的这首小诗就可以窥见此种倾向:

那眨着眼儿/伏在枝桠上的星星/不就是秃的橡树/盛开的花儿么?

这种早慧的诗情,使何乃健很会随手捕捉生活中的吉光片羽,化为笔下一首首隽永的小诗,从十多岁时的《流萤纷飞》到六十多岁时的《小诗磨坊》(与林焕彰等合著),都可以看到何乃健美学的灵动与慧思的闪光。例如:

野菊怡然自得地/拥抱着晶莹的露滴/青天、白云、红日/都安详地卧在她怀里——〈几簇小野菊1〉

诗中的小野菊,不就是敞开胸怀的诗人,以怡然自得的心情去亲炙大自然的写照吗?

由于长期生活在吉打农村,他对田园生活有一份浓得化不开的眷恋,而且选择以那里为终老的居所。这对于崇尚城市文明、贪慕虚荣、沉缅物质享受的“文明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那就是何乃健平实人生哲学的原乡。生命本来就源于泥土而又归于泥土。何乃健那种对田园生活近于宗教虔诚的热爱,几乎成了一种刻骨铭心的“乡愁”。这在他早期的散文中不时流露出来:

黄昏蹲踞在农舍的烟囱上,悠闲地抽着烟斗。

我孑然的在田垄上走着,暮色轻轻地搭着我的肩膀。小住米乡,筑巢在孩子们的欢笑中,我始终孤独如一只茕立看云的鹳。黄昏之后,我总是一个人踱到田里去,让风掠着一绺凌乱的长发,让寂寞撩拨着我的思绪,轻轻地披散在透明的乡愁里。——〈夕暮·冥想〉

大自然在何乃健笔下,是何等的多彩多姿与充满各种生命的活力:

小径转向一片低洼的平原,绿色的瀑布缓流成绿色的海洋,竹稷草和牛角草蔓延四野,在风里摇曳,如曼妙的海藻,山踯躅和山辣椒绽着紫色的花,神秘如深海里的海盘车。不远处的山沟旁,几个割草的工人正围着一团燃烧着枯柴的爝火取暖,那舞动的火舌像触臂四张的红海葵。——〈四月的橡林〉

何乃健对大自然的“乡愁”,在后期散文中更多地升华为对整个大地众生的关怀。他淬炼稻谷魂魄为文字的精灵,让更多人看到生命绿野上的苍苍翠色。

何乃健被称为“田园诗人”与“水牛诗人”,都与他热爱乡土、熟悉乡土的情意结有关;而他那几首写水牛的小诗,或许会成为马华诗坛将来的经典,因为写得太美了。其中一首这么写:

云卧在河里/水牛卧在云里/斑鸠静观牧童的鱼钩/荡一圈涟漪/一尾泥鳅衔着将坠的斜阳/从云后腾跃而起

何乃健中年以后较少写诗,偶有所作,篇幅都比小诗来得长,充满对民族文化的执着与关心社会的忧患意识,如〈掌纹〉、〈粘土〉、〈端午〉、〈灯笼〉、〈撒哈拉沙漠〉、〈霾害〉等。他去年写的长诗〈梦见杜甫〉,是一首为汶川地震罹难者而写的朗诵诗,其悲天悯人之情,跨越时空,感人至深。

从诗到散文,又由散文到诗,我们欣赏何乃健的作品,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要写出美的文学作品,首先必须具有美的心灵。

何乃健是马华文坛上最善于经营美文创作与讲究积极修辞的一位散文家,其行文的最大特点是情文并茂,文理交融。他所运用的各种创作技巧与手法,我在《何乃健散文精选及赏析》这本书中有较详尽的分析,此处不赘。他也曾将他的写作心得与文学观点收录在《荷塘的莲瓣》一书中,可以参考。

结语

从作品的数量来看,何乃健算得上是个多产的作家。从内容与风格来衡量,何乃健的诗文确实文质并重,卓然成家,自成体系,成为一个时代有代表性的诗人与散文家。何乃健有一句小诗说:“蠹虫有时是值得颂赞的/当它咬破书中的谎言”。我想乃健在从事著作时,一定以这句诗自我警惕。他写的都是肺腑之言,都是活生生的现实与存在于人性中的真善美。

从乃健身上,我们看到文学、科学与宗教的美妙结合,也看到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如何将职业与志业调协得如此和谐,如此惠益人心,流泽广泛。

因为这样,我乐意看到这套《何乃健诗文集》的出版。

2009年11月5日

(刊登于2010年2月28日《星座》文艺副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