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4日星期三

犀鸟

《山中纪实九》

#黄庭


一次,入山采集,在深山老林的一棵高耸达邦树顶端,突然冒出一只红冠巨喙,羽毛黑白相间的大鸟,它以优美的姿势凌空而出,从容地拍打著双翅,像风筝般朝下滑翔,最后隐没在对面山头的树林里。在一旁的伊班屋长高兴地指著说这就是犀鸟,见到它是好兆头,表示长屋将有喜事了。

这是四十年前难忘的一幕,犹如惊鸿一瞥的犀鸟是我首次所见,它的身影虽一闪而过,却给我留下长久的惊叹:因为它是栖息在穷乡僻壤里稀少的“贵族鸟”,它的飞翔美姿,是鸟类中的少见。那时我心中疑问,它顶著这么大的头,为何能飞得这般从容?

屋长告诉我说,山里的犀鸟已经越来越少。他还说犀鸟最独特的就是每当雌鸟产卵前,雄鸟会先找棵大树,在高处啄一个洞,让雌鸟在里面孵卵。而雄鸟会衔泥土将洞口封闭,仅留下一个小洞口,以便将衔来的食物喂养雌鸟,待到小鸟出世,雄鸟才将封洞口的泥土啄掉,让雌鸟回复自由。屋长说雄鸟是醋劲很大的家伙,若发现雌鸟接受别的犀鸟食物,它就将整个洞封闭,把它的伙伴和小鸟一并饿死。没想到犀鸟也像人一样具有爱之深恨之切的两面性情感!

可是,被伊班人视为吉祥物的犀鸟,却不能免除世代被猎杀的厄运。在长屋里头,村民展示用黑白相间的犀鸟羽毛点缀的战袍,用犀鸟头骨装饰的战士帽。也许,村民笃信它的羽毛和巨喙附有灵性,能庇护出征的战士吧。真不明白为何只有牺牲后的犀鸟才能突显它的价值?

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我仍蛰伏在山野村落,正为著“乌托邦”理想而漂泊。数年来,曾多次看见犀鸟在林中穿插而过,展示著从容不迫的飞翔姿势,却总是遥不可及。后来从报上获知犀鸟已被选定为砂拉越的州鸟,且被列为受保护动物,在法律观点来说,它们总算受到尊重和保护,减少被猎杀的噩运吧。

如今已届儿孙绕膝之年,就算想,恐怕已没有能耐去到深山老林看犀鸟了。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带小辈们去博物馆看它的标本,讲述这就是当年爷爷在山野里见过的吉祥鸟。如果孙儿问起我当年为何住在深山,只能告诉他们等长大后查看历史吧。

(刊登于2009年6月14日《星座》文艺副刊)

没有评论: